English

网上比赛多 问题也不少

2000-01-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我们整理旧的新闻资料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那就是有关网络的比赛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比赛不但名目各异,方式不同,而且组织者也是形形色色,有个别网站,也有个别企业,甚至国家信息办也行动起来,为一些“大赛”撑台。

在宣传上,动作比较大的是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络大赛。这是由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直接指导的。它包括全国Internet知识竞赛、企业信息化水平竞赛、家庭网上购物大奖赛、网络小姐选拔赛以及一些名人评选之类的活动。大赛组委会还特地建了一个名为“中国竞赛在线”的网站(www.ctc.org.cn),进行新闻发布,并为赞助厂商提供各种链接。

21CN大约是组织比赛最多的网站。最早开始的有作文大赛、主页设计大赛、网上征文大赛,后来又组织了比较时髦的“世纪之光”摄影大赛、“美在花城”广告明星大赛、“千禧拉力赛”以及“网络文化小姐大赛”等。进入他们新改版不久的网站,可以看到,在主页最上方,“大赛”的栏目条赫然入目。

渐渐形成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也不例外。除了为业界所关注的各种会议、论坛外,还有一系列为了让电脑走近普通人而举办的比赛活动,包括中学生电脑绘画比赛、电脑组装比赛、网上书画赛和网络征文比赛等。部分活动也设立了相应的网站。

此外还有种种针对某一领域而组织的比赛。网络文学方面,先后有网易颁发的“中国网络文学奖”和“榕树下”网站组织的“网络原创文学大奖”;证券方面,有各种网上模拟炒股比赛,如上海国嘉实业、和讯、外汇宝等,创意均大同小异,但各自的网站都有较丰富的内容;网页设计,除了上面提到过的21CN以外,新浪网和没有多少人知道的“中浪网”也做着类似的事。笔者还参加过一个宣传较少的“首届信息技术知识网络大奖赛”。

值得一提的还有梦想家网站组织的“网络72小时生存”活动,由于事后进行了多个奖项的评选,也可算作一种比赛。在网上,用“赛”这个字搜索,可以发现,在“电脑网络”的分类下面,都出现了“比赛”这个子项目。例如,中文YAHOO!和新浪搜索都能列出十条以上。

网上的比赛如此频繁,让人想起80年代中期时,传统媒体上也流行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知识竞赛热。各种报纸经常出现整版的试卷,各电视台也不甘示弱。像中央电视台的中学生知识竞赛、北京电视台的“家庭百秒知识抢答”等著名赛事,令人至今记忆犹新。

比赛多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网络知识的作用。但是,每项比赛多少总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细想之后,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商业化色彩浓厚

归结起来,比赛的商业化模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一类是直接的,依靠营造起来的庞大架势,来吸引国内外的大厂商给予赞助。作为回报,其做法一是将比赛冠以“XX杯”的名称,二是广泛散发赞助厂商的宣传材料,从印刷品到网站链接,几乎铺天盖地。比如那个“首届信息技术知识网络大奖赛”,试题完全是放在网上的,所有试题都关系到某个赞助厂商的某一产品或某一技术。组织者独具匠心地在每道题的页面加上了相关厂商的链接,有的甚至直接链接到有关网页,让你去看答案。赞助的费用自然是不公开的,但肯定是能让组织者盈利的。

另一类可谓是间接的。主办比赛的网站希望藉此增强自己网站的实力,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如组织网络72小时生存活动的梦想家网站,以前一直默默无闻,但是通过比赛获得了每天超过5000的点击率。大多数的访问者都是为了了解参赛者的情况而访问该网站的,顺便才看看站上其他内容。可以说,他们为自己做了一个廉价的广告。

商业化是网站生存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是,他们也应该重视,网民的注意力作为可贵的资源,是不能任意挥霍的。仅能维持一时的注意力并无价值。让网民们形成固定的上网习惯,培养长期的注意力,也就是网民的忠实度,才是正确的态度。

过度炒作

既然定下了商业化的调子,炒作也就是必然的了。主办者通常采取联系国内各新闻媒体和知名网站组成宣传联盟的模式。比赛之前,在组织者的促进下,数十家媒体猛烈地进行宣传报道,甚至部分电视台动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有人认为,“一旦开始炒作,势必造成方法和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炒作应当加上“过度”二字。对于活动本身,宣传当然是必需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态度进行宣传。有些比赛把有限的广告投入到宣传奖品上,有的宣传取向完全脱离了比赛的主旨,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浓墨重彩的描绘,完全是一种媚俗的姿态。

从实际情况看,许多比赛的内容往往比较虚。人们关注了半天,却发现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或者感觉虎头蛇尾。许多工夫用在了赛前的大规模炒作,比赛结果最后却没几个人说得出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像21CN举办的一系列比赛尽管很有文化内涵,但受参赛者限制,最后并没有十分精彩的作品出现,不得已又回到老套子,如“网姐”等的评选上。

准备不足

相比之下,比较丢脸的还是“网络小姐选拔赛”。

本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决赛现场,发回的报道让我们非常吃惊,没有想到事先被媒体哄炒得这么厉害的“网络小姐”居然比赛得混乱不堪。组织者为了方便,在现场组建了比赛用的局域网。可是,由于技术不过关,频频出现断网、死机等情况。出现问题后也不能及时排除,导致比赛时间拖到长达7个小时,大量观众提前退场。要不是主持人姜昆尽力维持(他说了4个相声小段),后果很难设想。另外,从上海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参赛的许多小姐背后都有庞大的技术支持,甚至有的没上过网,一些试题也是临阵磨枪背下来的。在网上,有人不无辛辣地说:“她只是出个脸蛋罢了。”

谁是权威

接近年底时,出台了不少“十大”。国际国内十大新闻、国际国内十大科技进展。前者是以《光明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总编辑投票选出的,后者则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的,这无疑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其他的一些网上比赛,在这方面也要一味追求权威性,引起广泛的争议。

互联网从创始至今,一直以其开放性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互联网事业还不够发达,许多网站还没有摆脱创业阶段,绝大多数也还没有盈利。许多新的思路、新的规则还都没有成型。在这种应把发展作为首要考虑的形势下,非要人为地去刻意制造出什么权威,对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恐怕没有什么好处可言。

体育界有一个短语叫“以赛代练”,就是靠让队员多打比赛,在实战中增加经验和配合,以达到上水平、出成绩的目的。如今网站也搞这么一套,究竟前景如何呢?网民们廉价的注意力能无限地使用多久?但至少有一点:无论怎样,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企业上网,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这些目的,是应该坚持下去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